在网络游戏中侮辱他人匿名账号也侵犯名誉权 一名球员被判道歉
北京互联网法院今天分享了一个案例。原告白某某在玩游戏时与另一名玩家被告林某某发生冲突。林某某在私聊界面向白某某的账号发送骚扰信息,并在其个人游戏账号首页、白某某及游戏内其他玩家发布的帖子评论区发布侮辱、诽谤白某某的内容XX的账户。
据了解,白某某曾就此向某游戏公司投诉,后又将林某某及某游戏公司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请求判令林某某向原告白某某出具书面道歉信。并本着补偿的精神在报纸上刊登。损害抚恤金和合理的维权费用;某游戏公司因在被告林某某侮辱诽谤事件中的不作为,向原告白某某口头道歉。
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被告林某的侮辱诽谤言论虽然没有直接点明原告白某的真实姓名等相关个人身份信息,但林某在原告的游戏账号中发布了该侮辱诽谤言论。该动态评论区,以及其他与原告游戏账号相关的动态评论区,均具有明显指向原告游戏账号的意图。
在该网络游戏中,原告用于接受游戏服务的虚拟游戏账号已按照国家网络监管要求在游戏后台进行了实名认证,能够与现实中的原告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一一对应。且原告已提供证据证明其账户确实为本人使用。此外,被告林某还使用与原告游戏账号头像相同的照片发布游戏动态,并附有侮辱性、诽谤性的文字和图片。侮辱、诽谤原告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案中,被告林某针对原告的言论不仅捏造事实,而且还含有一系列侮辱性、贬损性的言论,无论从评价内容、言辞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贬损性。意见和行为特征。原告的性格以及降低原告社会评价的意图足以导致游戏中的其他用户对原告产生负面印象。考虑到游戏平台的实名后台以及现实中游戏中社交关系的延伸和关联,涉案言论足以在现实世界中造成影响的扩散和延伸,从而降低原告的社交能力。评估。因此,被告林某的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
被告某游戏公司收到原告的投诉、举报后,及时删除了涉案有害言论。其已履行了作为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的义务,无需承担连带侵权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林某在涉案游戏账号动态评论区向原告白某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白某精神损害及合理维权费用,并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白。目前,本案判决已生效。
评论